椎体钩(钩椎关节)

椎体钩

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为椎体钩。

后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脉和前侧交感神经节。随年龄增长,椎体突常出现骨质增生,可压迫脊神经或椎动脉。正常钩突外侧偏向内倾斜,而退变时会向外倾斜压迫椎动脉及后外方颈神经根。

钩椎关节

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下面的两侧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

如椎体钩过度增生肥大,可致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

病理原因

患者长期固定姿势工作造成颈部软组织的慢性累积性劳损而继发纤维化瘢痕挛缩。

正常情况下,颈椎过度屈伸时可引发椎体矢状面的生理性旋转,当斜角肌发生挛缩后可产生持续牵拉作用,使颈椎周围软组织同时变性将生理性旋转固定下来成为病理性改变。此时关节及其相关组织的力的平衡被打破,处于琦形适应状态。

若颈椎受到前下至后上的外力作用,如由卧位转为坐位过程中颈前受力会造成椎体前缘上仰、棘突下倾,合并已有的旋转即可形成仰旋移位型改变,反之在前十至后下外力作用下如抬头过程中颈后受力造成椎体前缘下倾而棘突上仰,则形成俯旋移位型改变。

这位置改变会造成邻近钩椎关节的椎动脉牵拉受压,交感神经节、颈神经根受牵拉。严重者甚至引起椎管相对狭窄而出现颈髓压迫征。

临床表现

1 、钩椎关节仰旋移位型颈椎病,临床症状较为复杂,由于椎动脉穿过第3至第6椎体横突孔,由于椎体旋转,横突孔偏离正常位置而压迫椎动脉,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一过性昏厥。这是由于在颈部作旋转动作时,恰和椎体偏转方向一致,加大了对椎动脉的压迫,椎动脉被暂时地完全压住,致使大脑临时完全缺血造成的,待颈部稍一活动,椎动脉又恢复血流,人就很快苏醒。

2 、颈部颈上神经节是交感神经干上最大的神经节,由第.4干神经节合并而成,此神经节呈梭形居于第2、4颈椎横突前方,当3一6颈椎横突前后位移时,很容易牵拉这些交感神经节,引起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常见的症状有:头目昏糊,胸闷不适,欲吐不吐,心律不齐,听力失聪·咽部不适,嗅觉、味觉减退,舌体麻痹等等。

3 、由于发出脊神经纤维的第3一6椎中,颈3、4参与颈丛的形成,颈5、6参与臂丛的形成,钩椎关节仰旋移位,同样可能牵拉颈丛和臂丛部分神经根,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症状。常见的有后脑勺及其附近痛麻,侧部沉困不适,上肢痛麻,肩部疼痛等。

钩椎关节仰旋移位,很少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