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
乙醇经胃和小肠在0.5~3小时内完全吸收,摄入后20~60分钟达峰,分布于体内所有含水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脑和肺泡气中。
乙醇由肾和肺排出至多占总量的10%,90%在肝内代谢、分解。
虽然对血中乙醇浓度升高程度的耐受性个体差异较大,但血液乙醇致死浓度并无差异,大多数成人致死量为一次饮酒相当于纯酒精250~500ml。
临床表现
乙醇急性中毒分为三期:兴奋期、共济失调期、昏迷期。
(1)兴奋期:血乙醇浓度达到11mmol/L(50mg/dl)即感头痛、欣快、兴奋。血乙醇浓度超过16mmo/L(75mg/dl),健谈、饶舌、情绪不稳定、自负、易激怒,可有粗鲁行为或攻击行动,也可能沉默、孤僻。浓度达到22mmo/L(100mg/dl)时,驾车易发生车祸。
(2)共济失调期:血乙醇浓度达到33mmol/L(150mg/dl),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不清,眼球震颤,视力模糊,复视,步态不稳,岀现明显共济失调。浓度达到43mmo/L(200mg/dl),出现恶心、呕吐、困倦。
(3)昏迷期:血乙醇浓度升至54mmol/L(250mg/dl),患者进入昏迷期,表现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血乙醇超过87mmol/L(400mg/dl)患者陷入深昏迷,心率快、血压下降,呼吸慢而有鼾音,可出现呼吸、循环麻痹而危及生命。
急性酒精中毒的瞳孔变化与酒精对中枢神经的抑制程度相关,轻症患者的瞳孔正常或稍扩大,重症者缩小,危重期扩大。.单纯酒精中毒为双侧瞳孔的变化,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瞳孔变化以一侧为主。
我曾认真观察过醉酒患者的瞳孔,忽大忽小,动态,这一秒与那一秒都不一样。
检查
1、血清乙醇浓度:急性酒精中毒时呼出气中乙醇浓度与血清乙醇浓度相当。
2、动脉血气分析: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轻度代谢性酸中毒。
3、血清电解质浓度:急慢性酒精中毒时均可见低血钾、低血镁和低血钙。
4、血糖浓度:急性酒精中毒时可见低血糖症。
5、肝功能检查:慢性酒精中毒性肝病时可有明显肝功能异常。
6、心电图检查:酒精中毒性心肌病可见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
治疗
兴奋期一般可不予治疗。
(1)纳洛酮注射液
静脉输注:静脉输注本品可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稀释。把2mg本品加入500ml的以上任何一种液体中,使浓度达到0.004mg/ml,混合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超过24小时未使用的剩余混合液必须丢弃。根据患者反应控制滴注速度。
重度乙醇中毒0.8mg-1.2mg,一小时后重复给药0.4mg-0.8mg。
(2)美他多辛
本品仅为单次给药,每次0.9g,加入5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
(3)醒脑静注射液
由人工麝香、栀子、郁金、冰片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
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1稀释后滴注。
注意:不良反应较多。
(4)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类护胃药
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本品应溶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0ml5%葡萄糖注射液中。一次40mg,应在20-30分钟或更长时间内静脉滴注,每日1-2次。
泮托拉唑:静脉滴注。一次40-80mg,每日1-2次,临用前将1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注入冻干粉小瓶内,将溶解后的药液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250ml中稀释后供静脉滴注。静脉滴注,要求15-60分钟内滴完。
注意事项
1、防止误吸,让患者头偏向一侧。
2、注意保暖
3、监测血糖
4、长时间不清醒的病人,要注意查一下病理征,必要时需要行颅脑 CT 检查以除外脑出血。另外要注意查一下腹部,如果膀胱充盈,酌情予以导尿。
5、过度兴奋或烦躁不安患者可用地西泮,肌注比静脉注射安全,注意观察呼吸和血压;躁狂者首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氟哌啶醇),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等也可选择,口服比静脉应用更安全。避免使用氯丙嗪、吗啡、苯巴比妥类镇静剂。